[摘要] 徐州二中迁建的新校区,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。
从明代洪武二年(公元1369)徐州府学宫迁至现址算起,徐州二中已有超过640年历史。走在这座拥有5进院落的校园,岁月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。校园内的文庙、“徐州学潮旧址”纪念碑等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这座学校就是徐州二中。小编近听说,徐州二中迁建的新校区,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。从繁华喧嚣的彭城广场,到悠闲秀美的马场湖,徐州二中能带走什么,又会留下什么?
老二中:老藤残柱曾多少朗朗书声
从明代洪武二年(公元1369)徐州府学宫迁至现址算起,徐州二中已有超过640年历史。走在这座拥有5进院落的校园,岁月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。校园内的文庙、“徐州学潮旧址”纪念碑等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二中大门“棂星门”即是过去学宫的道大门。乾隆皇帝曾亲书“棂星门”三字。
二中校训为“贵仁 励学”。“贵仁”二字,源自孔子的核心思想,如今被刻在大石上,从二门校门进入即可看到。
文庙大成殿,位于校园中轴线上。
明代遗物莲花浮雕柱础,如今还在默默陪伴着学子们。
启功先生为二中提写的“学为人师”四字,与北师大校训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遥相呼应。在老藤与长廊的掩映下,格外让人沉心静气。
仔细寻找的话,校园里到处都有散落的文物:儒家“五常”,即“仁义礼智信”,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,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。二中校园内也建有五座对应的花墙月门。正在花季的中学生们每天穿行于这些门之间,会有哪些特殊的感悟呢?
新二中:大象格局 见处处古今对话
从二中的布局、文物乃至一草一木上,都可以看到学宫时代留下的影子。那么新的二中校区,又能从这六百年的传统中继承些什么呢?
二中新校区基建联系人许斌文老师介绍,今年上半年,徐州二中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评定,被列为“有条件通过晋星评估的普通高中(四星)”。而二中新校区,正是参考省四星标准建造的高级中学。
二中新校区位于马场湖路以北,中山北路以西,奔腾大道以南,绿健集团以东,建设用地约100亩。
新的校园分为教学区、功能区和生活区三大部分,将营造一种园林化的校园形态。
从多处细节中,都可以看到新校区对老校区的传承,对儒家传统的致敬:
新校区教学楼之间,将竖起孔子、孟子、荀子三位儒家先贤的雕塑。
老校区里,有很多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字、匾额等文化要素;而在新校区的文化墙上,也将以篆刻的形式保留这一记忆。
老二中是一座拥有五进院子的校园,格局继承了老学宫的样子;
而新的二中教学区,也将形成相对封闭的院落结构,并将底层打通,与老校区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按照设计规划,新二中将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,目前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,争取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。
延伸阅读: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